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幕,再生医学领域再次迎来国家级战略部署。过去几年,我国加大细胞治疗领域政策扶持,市场规模快速扩大,企业与科研机构创新成果频出。如今,在政策推动下,细胞治疗迎来新机遇,更多创新药物将从实验室走向临床,造福患者。

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经济发展规划》明确要加快再生医学等前沿技术发展并促其产业化。2024 年底,国家药监局发布《人源干细胞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(试行)》,明确了干细胞药物审批监管路径。2025年全国两会提案立案,更是中国细胞治疗产业化关键里程碑。中国正以政策、技术与区域协同的三重动力加速推进“细胞强国”建设。
北京、上海、海南三大区域以差异化路径形成合力,共同构筑起覆盖基础研究、临床转化与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,推动再生医学从实验室走向全球市场。
北京中关村“细胞谷”:
一座曾生产铁钉的老旧厂房仅用15个月便蝶变为产值目标突破500亿元的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。园区不仅投资3000万元建设蒸汽系统为企业降本增效,更汇聚了诺贝尔奖得主巴里·马歇尔团队领衔的北京马歇尔中心,其研发的全球首款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研究,预计2028年上市后惠及全球超10亿高危人群。
上海张江“基因细胞港”:
以全产业链布局展现国际竞争力。复星凯特CAR-T疗法“奕凯达”实现国产化量产,覆盖全国80%淋巴瘤患者需求,而恩凯赛药的非基因修饰NK细胞药物获得FDA批准,成为国内首个进入国际临床的异体疗法。随着16万平方米的张江基因岛投入运营,这里已汇聚超100家上下游企业,形成“研发+临床+生产”的闭环生态。
海南博鳌“乐城国际医疗特区”:
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“医疗特区”,通过“特许准入+真实世界数据”双轮驱动,已引进数百种国际已上市细胞疗法,惠及患者超6万人次,同时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家药械企业建立了合作。诺华卫生健康发展基金会资助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项目预计2028年上市,覆盖超10亿高危人群;澳大利亚PURECELL集团的UCF®未特化软骨因子作为园区引进的非手术中重症膝关节问题修复技术,为饱受关节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与希望。
三地协同背后,是国家级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。国家药监局增设干细胞药物“绿色通道”使临床试验周期缩短30%,科技部累计投入超30亿元支持颠覆性技术研发,而“商保+医保+补助”多元支付模式在海南试点初见成效。尽管前景广阔,行业仍面临诸多瓶颈。值得期待的是,中国干细胞技术不断加速突破,北京中关村主导制定的《间充质干细胞数据管理标准》成为全球首个质量规范;澳洲PURECELL也将持续推进细胞因子再生医学技术于海南博鳌的落地,与干细胞技术形成“两条腿”走路的协同发展。这场由政策、技术与区域共同驱动的细胞科技革命,将推动中国步入全球生命科学创新的前沿阵地。